未来实体商场的上升空间在哪里?主力店还是集成商

上海观察   2016-04-26 09:45
核心提示:上海已经有不少商场出现了关店现象。在网络购物的冲击之下,购物的需求相当大一部分已经可以在网上解决,那么到商场的理由,到底是什么?很多人讲是体验。体验背后,其实就是文化。

  在网络购物的冲击之下,购物的需求相当大一部分已经可以在网上解决,那么到商场的理由,到底是什么?很多人讲是体验。体验背后,其实就是文化。

  未来的商业业态,如何更有文化?以下这几种皆有可能

  一、主题商店

  这在国外已不鲜见,比如,出租汽车司机商店、魔法商店。根据不同市场人群的特殊需要,去设定一些特定的主题。让这部分人群觉得,这就是我的商店,非常愿意去。

  台湾有一种家庭主妇商店。家庭主妇所需要的一切,从厨房到客厅到卧室,大大小小零零散散的商品通过新的主题构想,被有序地放到一起。让你感到,去了以后,居家生活中碰到的问题,都能得到解决。商场还经常会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,与家庭主妇一起探讨,如何经营好自己的家庭。

  另一种叫做DIY商店,让消费者亲自动手参与的一种商店。现在上海已经有一些类似陶艺制作教室、西点烹饪教室那样的商业场所,自己做完可以拿回家。国外还有一些开在高级购物中心的服装设计工作室、小礼品设计教室,非常有吸引力。

  还有一种叫高端会员制商店。这种商店有点像高尔夫俱乐部,属于“身份消费”的一种。需要付很高的会费,但是会员可以进入到专属的区域,选购到一些特别订制的商品、款式、服务。这背后有品牌文化也有商业文化的支撑。

  二、美学较量

  全世界的购物中心,正在面临从招商、建造到美学的一系列转型。比如法国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一带的商业实践。

  上海一些商场也以“建筑美学”“生活美学”来吸引顾客。

  比如新天地,从购物环境到整体的商业氛围,都体现了老上海海派文化的美学特色。环球港的设计也请了一些国外的设计师来操刀,从整个建筑到室内装饰,也很强调自己的美学。

  未来,你是市中心的商场,那么你可能得是一种市中心的美学。你在特定的功能区,可能就得阐释一种功能区的美学。

  未来五年的上升空间在哪里

  业界普遍认为,未来五年,购物商场反而会有巨大的上升空间。

  因为现有数据表明,从2008年的“最高峰”、年增长率达到128%开始,网络购物年增长率此后逐年下降。2013年是59.4%,2014年是48.7%,2015年是33.3%。

  目前网上销售和我们的实体销售存在同样的问题,就是商品资源没有明显自主特色、所售商品大部分同质化。现在网上销售又出现了一些不规范、不可控的地方。

  那么,我们的经营者、管理者,已经为这场正在发生的“实体商业变革”做好准备了吗?

  有一个做法是,商场能够成为“集成商”,增强自身的采购能力,增加自主经营品种的比重,对于能体现特色的商品尽量自营。

  集成商的典型代表是香港利丰集团。2013年,利丰集团净利润达7.25亿美元,比上一年增长17%;此后两年,也始终能够在整个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不断上升。

  它是如何做到的?关键在于能够很好把握货源供应,且坚持从世界各地采购最便宜的原材料,自行设计、加工,构成自己独特的商品资源。

{{num}} 全部展开
0

好文章,支持一下!

0

好文章,收藏起来!

本文转载来自:上海观察,不代表赢商网观点,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。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,电话:020-37128209;邮箱:news@winshang.com
参与评论
未登录
你可能感兴趣
添加到收藏夹
×
×扫描分享到微信